创新发展“晋江经验” 乘风破浪再续辉煌

发布时间:2025-09-13 00:18  浏览量:7

晋江市市长王明元在全国质量强县(区、镇)经验交流现场推进会上作经验交流。

从“质量立市”到“品牌强市”,从“品牌之都”到“知识产权强市”,从“创新驱动”到“质量强市”,在每一个历史的关键节点,晋江市委、市政府都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,因势而谋、应势而动、顺势而为,将质量工作深深融入城市发展的血脉,为实体经济的繁荣壮大注入了不竭动力。

2023年5月,晋江市因推进质量强国建设工作成效突出获国务院督查激励,成为县域质量发展的典范。这份荣誉,是国家对晋江深耕质量、笃行奋进的最高褒奖,更是“晋江经验”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的生动注脚。

近年来,晋江市积极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“晋江经验”,深入实施质量强市战略,以质量“强市、强链、强企”为路径,以品牌、标准、知识产权为支撑,以创新、服务、环境为保障,奋力谱写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。

质量强市——擘画城市发展新蓝图

“实实在在、心无旁骛做实业”,这是对“晋江经验”的深刻总结,更是镌刻在晋江人骨子里的信念与坚守。30载春华秋实,30载砥砺奋进,晋江市始终将发展经济的着力点牢牢锚定在实体经济上,坚定不移走产业报国之路。在这片充满激情与梦想的热土上,质量早已超越了产品本身的范畴,升华为城市发展的灵魂和生命线,成为驱动“晋江制造”迈向“晋江创造”“晋江品牌”的核心引擎。

晋江市市场监管局举办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会。

回望来时路,一条清晰而坚定的质量发展脉络跃然眼前,宛如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徐徐展开。1996年,当“质量”二字尚在许多地区处于朦胧认知阶段,晋江市便以“敢为天下先”的胆识与远见,率先提出“质量立市”战略,率先吹响了向质量要效益、向质量要未来的时代号角,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点燃了第一束思想火炬。

仅仅两年后,晋江市再次前瞻布局,提出“品牌立市”,引导万千企业从“做产品”的初级阶段,迈向“创品牌”的高质量发展新境界,开启了从“量”的积累到“质”的飞跃的伟大征程。2002年,立足全球化视野,晋江市进一步擘画宏伟蓝图,提出打造“品牌之都”的战略构想,让“晋江制造”不仅在国内市场熠熠生辉,更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,成为彰显中国制造业实力的一张亮丽名片。

进入新世纪的第2个10年,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浪潮,晋江市再次展现出与时俱进的智慧与魄力。2009年,敏锐把握创新引领发展的时代脉搏,晋江市提出建设“知识产权强市”并全面实施技术标准战略,将知识产权保护与标准制定作为产业升级的核心动能,推动企业从“跟跑”向“并跑”乃至“领跑”转变。2016年,为统筹协调各方资源,凝聚质量发展合力,晋江市正式成立质量强市工作领导小组,标志着质量工作迈入系统化、制度化、长效化发展的新纪元。2024年,面对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,晋江市委、市政府以更高站位、更强决心,将领导小组调整优化为由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“双主官”的高位推动机制,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,凝聚部门合力,形成了“党委领导、政府主导、部门联动、企业主责、社会参与”的大质量工作格局,为质量强市注入了强劲的“红色引擎”。

战略的宏伟蓝图,唯有坚实的支撑方能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。晋江市立足实际,前瞻谋划,构建了以“4341”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,即打造四大主导产业(纺织服装、制鞋、建材陶瓷、食品饮料),培育三大新兴产业(集成电路、智能装备、医疗健康),壮大四大现代服务业(商贸物流、金融服务、文化旅游、数字创意),以及布局一批未来产业,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。与此同时,晋江市出台《晋江市引领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等一系列含金量十足的政策文件,设立专项资金,对在标准制修订、获得政府质量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企业给予重奖,真正让追求卓越、勇于创新的企业实现“名利双收”,在全社会营造了“以质取胜、以质塑城”的鲜明导向。

在强有力的政策引领和浓厚质量氛围的感召下,资源要素加速向实体经济集聚,政策措施持续向实体经济倾斜,晋江市逐渐形成了“政府重视质量、企业追求质量、社会崇尚质量、人人关心质量”的磅礴合力。如今的晋江市,已崛起为拥有1个年产值超3000亿元的鞋服产业集群、1个年产值超1000亿元的纺织产业集群,以及建材、食品、集成电路、智能装备、医疗健康等多个年产值百亿元产业集群的产业高地。晋江市荣获“中国鞋都”“中国纺织产业基地”“国家体育产业基地”等16项“国字号”区域产业品牌,县域经济与社会综合发展实力居全国第三位,连续30年领跑福建省县域经济,成为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标杆与典范。

协同创新——构筑质量生态新高地

提升质量,不是单打独斗的孤勇行为,亦非零敲碎打的修补,而是产业链、供应链、创新链、人才链深度融合、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。晋江市深谙“不谋全局者,不足谋一域”的发展哲理,以构建“大质量”生态格局为战略支点,着力推动品牌、标准、知识产权三大核心要素同频共振、协同并进,如同3股强劲的洪流汇聚成河,共同托举起“晋江制造”攀登价值链高端的巍巍高山,奏响了产业整体跃升的时代强音。

品牌引领,擦亮“晋江制造”金字招牌。晋江市以“重龙头、强品牌、铸链条”为行动纲领,精心培育了一批根植于斯、心怀天下的民族品牌。安踏,从一家乡镇小厂成长为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集团,其品牌价值屡创新高;恒安,以“心相印”“七度空间”等家喻户晓的品牌,诠释着“国民品牌”的温度与品质;盼盼,将休闲食品做成了文化符号,香飘四海。这些品牌如同璀璨的星辰,共同构成了“晋江品牌”的壮丽星河。目前,晋江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46件,有效注册商标总量突破20万件,雄踞全国县域榜首,每平方公里商标密度之高,堪称奇迹。更有两家企业跻身“2025中国民营企业500强”,品牌矩阵日益壮大。2025年1—7月,晋江鞋服产业增长7.9%,安踏、三六一度等主品牌销售额均实现两位数强劲增长,品牌效应如同核聚变,持续释放出巨大的市场能量,晋江鞋的美誉传遍神州大地。 标准先行,掌握行业“制高点”与“话语权”。标准是产业竞争的制高点,是技术规则的制定者,更是全球市场准入的通行证。晋江市敏锐洞察“标准即规则、规则定乾坤”的深刻内涵,大力实施“标准领跑者”行动,鼓励企业将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成果转化为先进的标准体系,实现从“制造者”向“规则制定者”的华丽转身。为此,晋江市积极搭建高端平台,设立13个国家级、省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TC/SC)秘书处或工作组,为企业深度参与国内外标准制修订提供了坚实支撑和便捷通道。截至目前,晋江企业已累计参与制修订12项国际标准、491项国家标准、357项行业标准,“晋江标准”的数量与影响力均位居全国县域前列,彰显了强大的技术话语权。晋江市27家企业荣获国家企业标准“领跑者”称号,在行业内树立了卓越的质量标杆。安踏作为行业翘楚,不仅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与制定《鞋类通用安全要求》《童鞋安全技术规范》两项关系消费者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,更以前瞻视野主导制定了《可持续性产品评价技术规范鞋类》团体标准,填补了国内鞋类可持续性评价体系的空白,为行业绿色发展提供了“晋江方案”,生动诠释了“晋江标准”的引领力与责任感。

晋江市市场监管局开展扶龙行动,调研纺织品碳足迹试点企业。

知产赋能,激活创新“源动力”与“转化力”。晋江市将知识产权工作置于战略高度,成功获评首批“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示范县”,标志着知识产权保护与运用迈入全国第一方阵。为打通知识产权创造、运用、保护、管理、服务的全链条,晋江市建设了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,外观设计专利项目获得加快预审的数量位居全国前列,极大缩短了创新成果的保护周期。同时,晋江市升级打造的“知创晋江”知识产权运营服务平台2.0,如同一个高效的“知识产权交易所”,常态化举办专利技术转化对接会,精准匹配供需,有效盘活了沉睡在实验室和企业档案柜中的“专利资产”,让“知产”变“资产”,“专利”变“红利”。目前,晋江市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5119件,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高达24.48件,远超全国平均水平,创新活力如春潮般竞相奔涌。晋江市16个专利项目荣获中国专利奖优秀奖,这一国家级荣誉的背后,是无数企业潜心研发、攻坚克难的智慧结晶。如今,知识产权正加速从“无形资产”转化为驱动企业发展的“现实生产力”,为晋江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生生不息的创新动能。固本培元——夯实质量发展强根基

如果说宏观的战略引领是“顶天”,为晋江发展擘画了壮阔蓝图;中观的生态构建是“立地”,为产业升级筑牢了坚实支撑;那么微观的精准施策与服务优化,则是“强基”,是将宏伟愿景转化为企业实实在在竞争力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晋江市深谙“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”的深刻哲理,始终将企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主体,以平台建设为引擎,以精准服务为纽带,以金融“活水”为滋养,多维度、立体化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,筑牢“晋江质量”行稳致远的坚实底座。

平台聚力,打造创新策源地。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,而高水平的平台则是创新的“策源地”与“加速器”。晋江市以前瞻视野和开放胸襟,聚焦集成电路、新材料、智能装备、生命科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大力实施“大院大所大平台”引进战略,成功引进建设了“四大高校”和11家国家级、省级高水平研发与检测平台,初步构建起“一产业一平台、一平台一特色”的协同创新格局。这些平台如同一座座创新的灯塔,汇聚顶尖人才与技术资源,为企业提供从基础研究到技术攻关、从产品中试到检验检测的全链条支撑。尤为亮眼的是,晋江市落成开馆了集展示、服务、交流于一体的质量基础设施“一站式”服务平台暨晋江市“质量之光”展厅。该平台并非简单的物理空间整合,而是将质量管理、计量、标准、认证认可、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核心要素进行深度有机融合,实现“一窗受理、一网通办、一平台服务”。线上“闽质通”晋江模块同步高效运行,让企业足不出户即可享受便捷、高效、专业的“一站式”“全链条”技术服务。同时,引进方圆认证等国内顶尖技术赋能机构,量身定制推出“惠企服务包”,将高端技术服务送到企业“家门口”,真正实现了质量技术服务的“零距离”与“高效率”。 服务赋能,助力企业“强身健体”。企业的质量能力,是城市质量竞争力的微观体现。晋江市秉持“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”的理念,实施“民营企业质量合作伙伴计划”,推出内容丰富、精准实用的“质量提升服务包”,涵盖质量管理、标准创新、品牌培育、知识产权、检验检测等8个服务项目、46项具体内容,为企业提供“菜单式”“定制化”服务。针对小微企业质量基础弱、管理人才缺的痛点,晋江市深入开展小微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提升行动,举办首席质量官公益培训班,累计培育首席质量官320人次,为企业培养了一批懂技术、善管理的“领头雁”和“质量官”,有效提升了企业的“软实力”。对于重点企业,晋江市实施“扶龙”行动,组织专家团队开展“靶向式”质量诊断与帮扶,深入企业生产一线,精准把脉“卡脖子”的质量难题,开出“对症良方”,助力企业突破瓶颈、提质增效。其中,小微企业质量管理提升案例《精益护航,质效齐增》凭借卓越的实践成效,成功入选全国优良辅导案例,充分彰显了晋江服务企业的专业深度与温度。 金融“活水”,浇灌质量之花。资金是企业发展的“血液”,而质量、品牌、标准、专利等无形资产,往往难以转化为看得见的融资。晋江市勇于创新,推出“质量贷”金融产品,创造性地将企业质量信用、品牌价值、参与标准制定的话语权、发明专利数量等无形资产,纳入银行授信评估体系,打通了“知产”变“资产”、“质量”变“资本”的“任督二脉”。晋江市联合多家金融机构,累计为93家优质企业提供了高达265亿元的授信额度,实际发放贷款54.37亿元,为企业的技术改造、研发创新、市场拓展注入了强劲的金融“活水”。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同样成效显著,2024年以来,晋江市已推动30家企业完成专利质押融资2.5亿元,有效盘活了企业“沉睡”的专利资产,让创新成果真正“活”起来、“用”起来、“值”起来。这汩汩流淌的金融“活水”,如同甘霖般精准浇灌在质量之花上,让追求卓越的企业无后顾之忧,敢投入、能创新、有未来。

晋江市政府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国家级检测机构,共同组建鞋服产业链联盟。

晋江市市场监管局与泳装产业协会共建泳装质量小站,赋能产业发展。

平台、服务、金融,三者如同三根坚实的支柱,共同支撑起晋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“四梁八柱”。从“一站式”平台的便捷高效,到“质量伙伴”计划的贴心服务,再到“质量贷”政策的创新突破,晋江市以绣花般的功夫,将质量发展的根基夯得实而又实,为万千企业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轻装上阵、勇毅前行,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与最温暖的支撑。链式提升——锻造产业韧性铁筋骨

“爱拼才会赢”,这是每一个晋江企业家最真实的精神写照。晋江市以“晋江经验”中“敢拼爱拼善拼”的闯劲与智慧,以鞋服这千亿级产业集群为改革试验田,创新性地实施“链长﹢链主﹢链辅”协同工作机制,探索出一条“以链聚群、以质强链”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,为县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了可复制、可推广的“晋江方案”。

龙头引领,共筑高质量生态圈。“龙头起舞,群雁齐飞”。晋江市充分发挥安踏、柒牌、利郎等龙头企业在技术、品牌、市场、管理等方面的“链主”引领作用,联合高校、科研院所、国家级检测机构,共同组建了鞋服产业链联盟,凝聚起“链上”企业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。目前,晋江市已建立12条由“链主”企业牵头的“链主﹢链员企业”示范产业链,形成了“头雁领航、群雁齐飞”的生动局面。

作为全球领先的体育用品集团,安踏勇担“链主”重任,率先实施“质量赋能”计划,将成熟先进的质量管理体系,如ISO 9001、ISO 14001、SA 8000等,系统性地延伸覆盖至上下游3000余家核心供应商,推动供应链质量管理从“被动合规”向“主动提升”转变。为提升供应商质量人才的专业能力,安踏免费为供应商的质量经理、工程师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系统培训,累计培训超万人次。安踏更创新性地建立了“四证一可”(即产品认证、体系认证、社会责任认证、环境认证及可持续性认证)矩阵分析方法,创建了QMPP持续供应链量化评价体系,并帮助供应商建立SPAR自主质量管控体系。这一系列“组合拳”,如同为供应链注入了“质量基因”,显著提升了全链条的质量一致性、可靠性和响应速度。同时,安踏集团主导或参与制定的多项国家和行业标准,也为整个产业链树立了统一、先进、权威的质量标尺,实现了“一个标准、共同遵循、整体提升”的良性循环。

协同攻坚,破解共性难题。产业发展中,总有一些“卡脖子”的共性技术难题,如同横亘在前进道路上的“娄山关”“腊子口”,单个企业难以凭一己之力攻克。晋江市创新“链主”牵头、协同攻关的模式,有效破解了这一难题。以羽绒服行业长期存在的“钻绒”问题为例,这不仅影响产品品质,更损害消费者体验。安踏集团作为“链主”,主动牵头,联合10家主力羽绒服面辅料供应商发起“钻绒”专项技术攻坚。通过组织专家团队深入生产一线,优化车缝设备参数与工艺,建立涵盖面料、里料、填充物、缝制工艺的“设计开发标准库”,并完善了更为科学、严格的测试方法与评价标准。经过联合攻关,技术攻坚团队成功大幅降低“钻绒”率,生产稳定性得到革命性提升,相关技术成果迅速在“链员”企业中推广应用,实现了“攻克一个难题,提升整个链条”的倍增效应。这种“链主”出题、链上企业“揭榜挂帅”、产学研用协同攻关的模式,有效整合了链上创新资源,打破了企业间的技术壁垒,极大增强了产业链的整体韧性和抗风险能力,让“晋江制造”在面对市场波动与技术挑战时,展现出强大的“抗压性”与“恢复力”。 绿色转型,抢占发展新赛道。绿色低碳是全球发展的主旋律,也是未来产业竞争的新赛道。晋江市敏锐把握这一历史机遇,积极响应国家“双碳”目标,将绿色发展理念深度融入产业链建设。晋江市被列为全国4个纺织品产品碳足迹标识认证试点区域之一,这是对晋江产业地位和治理能力的充分肯定。晋江市市场监管局牵头,构建了“标准引领﹢技术支撑﹢产业协同”的碳标识认证体系,为产业链绿色转型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。首批21家重点企业积极参与试点,其中安踏、华宇、信泰、三六一度等15家龙头企业已率先行动,初步建立了涵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核算与管理体系。从原材料采购、生产制造、物流运输到产品使用与废弃,每一个环节的碳排放都被精准计量与管理。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有效应对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(CBAM)等国际绿色贸易壁垒,提升“晋江制造”在全球市场的准入能力和竞争力,更将“晋江制造”推向了低碳、环保、可持续发展的新高度,精心打造了一张闪亮的“绿色新名片”。绿色,正成为晋江产业链最鲜明的底色和最持久的竞争力。

“有脚就有晋江鞋”。从一双鞋、一件衣服起步,晋江人用对质量的执着追求,书写了“爱拼才会赢”的传奇。如今,站在新的历史起点,晋江市正积极创新发展“晋江经验”,深化质量强市工作,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、新兴产业抢滩登陆、未来产业前瞻布局。

风劲帆满海天阔,奋楫潮头正当时。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,晋江市正以“深耕质量、笃行奋进”的姿态,奋力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,续写着“晋江经验”更加辉煌壮丽的新篇章。